从通信技术发展史来看,1G、2G一直到现在的第五代通信技术,除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外,标准也不断地向融合方向发展——前几代通信技术都有几种不同标准,现在的第五代通信技术只有一种标准。
5G优势可以总结为三大方面:大带宽、广连接、低延时。其可以应用于万人体育场实时播放、智慧城市、智慧工厂、远程医疗、无人机等不同场景。将这三大优势进行组合,可以搭起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沟通的桥梁。
像工业制造领域的机床一样,5G作为一个基础工具结合不同的材料或技术就能加工成不同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通过组合各种技术,5G可以同时支持各种差异化场景,实现业务场景的定制和组件化。
不同于以往的通信技术,5G技术的主攻方向是垂直行业的应用,如工业控制场景等。5G技术需要与其他新兴技术结合,为工业应用场景的实现提供基础设施保障,从而重塑传统产业;牵引云大物智移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和服务,实现万物互联和数据价值的提升。
煤矿智能化需要5G的支撑
无论是传感层、传输层、控制层还是后端的应用开发层,发展煤矿智能化都需对传统煤矿业务场景进行重塑,而煤矿智能化应用和系统融合等对承载的网络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标准。传统网络已经不能满足煤矿智能化的要求,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利用5G技术重构网络整体架构、创新应用场景和新业务模式。
在数据层面,智能化开采感知数据有三大特征: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生成速度快、数据体量增长快。从数据类型来看,除了传统视频、语音、文本等外,又增加了高清视频等,这些新增数据类型对网络也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
在智能化开采传输需求层面,随着智能化开采的不断推进,数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5G切片管理技术能够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不同场景的隔离划分,满足智能化开采对网络高效利用和数据安全传输的需求。
在智能化开采决策控制需求层面,不仅数据需求更加广泛、全面,协同控制互联互通更加频繁,而且远程实时性控制要求更高,如果延时过长就可能导致隐患,通过重构现有网络,5G技术的低延时特征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在场景应用需求方面,新技术采用云、边、端互访更多,新技术发展端到端访问更加频繁,新场景资源调配灵活度要求更高。通过梳理包含煤矿智能工作面、高精密传感器、工业图像处理等在内的30多种智能化开采应用场景,对比带宽要求等,发现4G能够满足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少,5G技术才能解决当前的痛点问题。
煤矿5G建设和应用要有产业链和生态意识
矿山5G应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矿用5G标准和专有频段的确定与合法化。
MEC边缘计算的核心就是将业务向边缘迁移或下沉、微服务化,这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网络切片是5G网络的核心价值,基于共享的无线网络、传输网络和核心网络,面向特定业务需求(如大带宽、低延时、大连接)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等级。网络切片能有效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具备网络的智能化能力和灵活组网能力,并保持业务隔离,保障业务安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是5G保障行业部署的基础能力。
智能化开采不仅要有网络等硬件基础设施的开发,针对后续应用的软件开发同样不可缺少。不同场景间有一定关联,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开发出新的场景,比如远程运维问题。随着煤矿智能化的深入发展,高端设备运维的门槛会越来越高,依赖传统设备制造企业派人维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求,运用5G技术将现场高清视频、设备识别终端、机器人化执行终端和远程专家知识等融合起来可实现远程实时维修。
在软件开发方面,5G技术和其他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软件开发必须考虑5G网络本身的特性,这也是5G技术后期开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5G应用平台建设需要注意顶层设计系统专业、多网融合灵活配置、转换环节严格控制和工业控制安全为先等关键点。
5G技术不单是网络设计,是要结合应用场景的专业化设计,所以需要在建设前完成顶层设计。同时,5G不是要消灭其他网络传输技术,而是能够和其他网络融合应用,并让各网更加高效地运行。再者,煤矿5G应用是一个产业链行为,不是单纯建网,更不是网络运营商或建设商能够独立完成的事,需要智能终端商、智能应用软件开发商、煤炭开采企业等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和维护煤矿5G应用生态,以5G撬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一批先进技术的煤矿落地应用,相应产业模式也应随之改变。以往大而全的独立发展模式将会变得非常困难,注重专业化并加强产业合作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