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鸡西矿业公司以“形势任务教育、坚定信心教育、‘过紧日子’思想教育”三项主题活动为抓手,以“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为纽带,通过思想上的同向引领、需求上的精准回应、行动上的同频共振,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认知上形成共识、在信念上坚定执着、在行动上同向同行,凝聚起强大合力,筑牢了企业发展的坚实保障。
三项教育筑根基 凝聚共识强信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识是合力的源泉。该公司党委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在职工中开展坚定信心教育、在全员中开展“过紧日子”思想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实际,认清优势提升信心。从井口班前会的“微宣讲”到生产一线的“现场课”,从先进典型的“经验谈”到政策解读的“面对面”,鲜活生动的形式让抽象的道理具象化,精准务实的举措让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各单位立足实际,把企业面临的挑战讲透、把发展的优势说清、把政策的红利讲实,让每一位职工都明白“企业发展与个人命运休戚与共”的深刻内涵,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思想根基。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为切入点,用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说话,用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鼓劲,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感召。“企业是职工的依靠,职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越面临着考验,越要拧成一股绳……”在城山煤矿145综采队班前会上,队长禚照民用朴实的话语向工友们传递信心。面对市场波动带来的考验,城山煤矿将职工信心教育视为“心理免疫辅导”,通过干部下沉一线、班前会宣讲、一对一谈心等方式,增强职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
在滴道盛和煤矿立井,“信心教育”已成为矿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28采煤队的班前会上,党支部书记杨保奎用“唠家常”的方式对一线职工说:“事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循环往复中上升,当前的考验只是暂时的……”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各基层单位传递。领导班子创新方式方法,将信心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和职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职工讲解国家利好政策、企业发展优势及应对措施。通过讨论复盘,大家学会了系统辩证地看待形势与任务、考验与挑战、出路与思路,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当“精打细算、挖潜增效”成为习惯,每一分节约都转化为企业应对挑战的“底气”。“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这是东海煤矿职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全员中开展“过紧日子”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口号宣传,而是要让降成增效成为每个岗位人员的自觉行动。矿更生厂的职工们用智慧和汗水诠释着“过紧日子”的内涵。他们自制研发矿用手动无压风门,通过厂内测绘,利用方管、铁板、圆钢、废旧带面等材料制作的无压风门,每套成本仅0.59万元,较外购节省1.41万元。目前已有4套投入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更激发了全员创新创效的热情。在这个公司,“过紧日子”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作为,从一滴水、一度电的节约,到技术革新、流程优化的突破,节约意识已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成为企业提质增效的“隐形引擎”。
实事落地解难题 真情回应聚合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一系列聚焦职工“急难愁盼”的务实举措在这个公司各单位落地生根,今年上半年,矿区工会突出工会组织和桥梁作用,切实做细福惠民生举措,基层各单位共上报6个方面,256件办实事立项,现阶段“办实事”工作完成立项58项,另有43项贯穿全年项目正在推进实施。从生产一线的安全保障到工作环境的舒适改善,从日常所需的细微关怀到高效作业的设备升级,每一项举措都精准对接职工诉求,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让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
在新发煤矿,副井罐前检身处新设立的口罩滤棉更换箱成了职工们交口称赞的“暖心站”。井下作业环境特殊,防尘口罩是职工健康的重要屏障,而滤棉的及时更换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看似细小的改变,却实实在在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让大家在井下作业时多了一份安心,少了一份牵挂。
供暖工作关乎职工的工作舒适度,更是保障正常生产的基础。城山煤矿从职工对温暖环境的期盼出发,增设一台燃煤蒸汽锅炉,通过提升供热能力,让井下作业面和地面办公区的温度更稳定、更适宜。无独有偶,平岗煤矿聚焦采煤楼供暖问题,对老旧供暖管路进行全面改造,温暖舒适的办公环境让职工们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细节之处见真情,点滴关怀暖人心。滴道盛和煤矿九井注意到职工乘坐猴车时的不适,在寒冷的冬季,冰冷的座椅极易影响作业状态。为此,矿上专门为每架猴车座椅定做了保暖椅垫,小小的椅垫虽不起眼,却像一股暖流涌上职工心头。这一贴心举动,从职工日常通勤的细微需求入手,用“绣花功夫”做好民生文章,让大家在往返作业面的途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怀的温暖。
一件件实事的落地,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背后是“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职工诉求的积极回应。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解决得了”到“解决得好”,“我为职工办实事”活动不仅解决了职工的“急难愁盼”,更激发起大家的工作热情,凝聚起上下同心的奋进力量。
多维举措暖民心 筑牢和谐“压舱石”
从精准帮扶的民生保障到文化浸润的精神滋养,该公司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举措,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稳固的“压舱石”。
该公司坚持推进“进百姓门、知千家情、暖万人心”走访慰问活动,以常态化、制度化的关怀,把温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通过不定期走访调查,动态掌握职工的实际需求,精准比对信息,确保帮扶救助“不缺位、不错位”。今年春节期间,791名党员领导干部组成408个慰问小组,足迹遍布生产一线与职工家中,为相对困难职工、劳模工匠、坚守岗位的一线人员等3279人送去关怀,130余万元的慰问资金与物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更是精神上的慰藉。而“一帮一”“多帮一”的结对帮扶机制,629对帮扶对子的温情联结,让“全覆盖、无遗漏”的承诺化为实际行动,让每一份困难都被看见,每一份需求都被回应。
发展为了职工,发展依靠职工。为让奋斗者共享企业成长的红利,6月份,该公司精心制定“先优模”职工疗休养计划,今年全年拟组织400名先进模范职工赴威海疗养院休整。这不仅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奉献的褒奖,更让辛勤付出的职工在放松身心、调养状态中,深切感受到“劳动光荣、奉献可敬”的价值认同。当先进模范的荣誉感、获得感转化为全员奋进的动力,企业与职工的“命运共同体”便有了更坚实的根基。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提振士气的力量源泉。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承办鸡西市第四届“璀璨之夜”元宵节焰火晚会,邀请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带来3场慰问演出,让职工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文化盛宴;举办“协会杯”职工乒乓球比赛,在切磋中强健体魄、凝聚合力;在上级单位组织的文化体育赛事中斩获佳绩,更彰显了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精神世界,更以文化人、以文聚力,让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在企业蔚然成风。
从走访慰问的“雪中送炭”到疗休养的“荣誉褒奖”,从文化活动的“润物无声”到思想引领的“凝心铸魂”,该公司的多维举措,既是对“职工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又是对和谐企业建设的深刻实践。在一次次暖心互动中,企业与职工的情感纽带越系越紧,“共担风雨、共享阳光”的信念愈发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