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矿业公司 提高煤热值 换来好收益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5-09-20
【字体:

产品质量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更是效益的源泉。今年以来,双鸭山矿业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提升煤炭质量作为保障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管控机制、严把质量关口,显著提高了煤炭产品的“含金量”。真正走出了一条“以质取胜、以质创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源头治理,筑牢煤质“生命线”

该公司始终秉持“稳产就是高产,抓煤质就是抓效益”的理念,系统构建起覆盖“产、洗、运、销”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体系,从源头着手,优化生产布局,科学搭配开采,减少外来灰分、水分影响,全面提升煤炭产品质量与附加值。

东保卫矿积极践行“煤质管控、源头先行”原则,在开采设计阶段即综合考量煤层地质条件与工作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煤质保障方案。在过地质构造段时,该矿严格控制采高,顶板破碎区段及时拉设超前支架,确保初撑力符合要求,有效防止矸石混入。同时,根据煤质变化实时调整采高与组织方式,做到不丢顶、不丢底、不留浮煤,最大限度保障原煤质量,增加效益。

该公司各采煤工作面均依据煤层条件科学选配“三机”设备,杜绝挑顶、拉底等操作,有效控制灰分含量,真正实现煤炭“应采尽采”、矸石“能控必控”。

该公司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井下现场服务期间,针对东荣三矿西二采区18层存在0.5米厚复合伪顶的情况,与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方案,最终决定采取不破顶开采工艺,架子工实施超前带架,确保伪顶完整不脱落。该项措施使毛煤热值提高约200大卡。这是该公司为保证煤质开展指导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1—8月,该公司累计深入井下采掘工作面172人次,开展井上运输及筛选车间服务指导561人次,为实现源头控矸、降水、提热值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过程监管,守护“龙双”品牌

没有严格的监督,就没有稳定的质量。该公司建立健全煤炭产品管理办法,明确管理目标、考核标准与奖惩机制,实现对采掘、洗选、运输、销售全流程的动态监督。每月依据商品煤热值、筛上物质量、精煤产率等核心指标进行严格考核,对煤质管控不到位、产品结构调整滞后、质级不符等问题严肃追责,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真正做到“管理重担人人挑,个个肩上有指标”。今年以来,借助灰分在线检测等先进手段,完成各类煤样采制化7311个批次。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不予发运,极大增强了各单位质量主体责任意识。

如今,“煤质就是效益”已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延伸,部分矿井原煤与矸石混合入仓现象逐渐严重,严重影响煤质。东保卫矿针对二水平四采区系统运输出货方式单一的问题,积极推进双轨铺设工程。矿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采取“分段施工、错峰作业”方式,仅用45天就完成了1200米轨道建设,成功实现原煤与矸石分运,矿车运力提升50%以上。同时,该矿指派专人对井下杂物、铁器和生产、运输过程等情况进行不定时巡查,对发现影响煤质的问题,第一时间在现场采取措施进行整改,营造出“全员抓质量、全过程保质量”的良好氛围。

科技赋能,提升产品“含金量”

智能化建设是提升煤质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引擎。在该公司中央选煤厂智能调度中心,工作人员轻触“一键启动”,原煤皮带、精煤压滤机等设备依次投入运转;智慧大屏实时显示洗选设备参数与车间实况,实现生产过程全透明监控。自推进智能矿山建设以来,该公司已完成中央及七星选煤厂核心生产区域的智能化改造,实现远程监测、一键启停与数据实时回传,在有效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为产品质量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今年,中央选煤厂又创新实施中煤磁选机尾矿改造项目,通过工艺优化,将中煤尾矿中的低灰分煤泥高效回收,使煤泥灰分提高10%,精煤产率提升0.4%,实现了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七星选煤厂引进FBS粗煤泥分选系统,填补工艺空白,为降低介耗、油耗、药耗提供技术支撑。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该公司重点推进了东荣一矿选煤厂恢复工作,仅用30天完成了改造复产任务,通过工艺升级,将低质煤加工成热值4000大卡以上优质动力煤,彻底扭转了煤质下滑、产品滞销的不利局面。随着双阳矿、新安矿弛张筛的相继投用,以及东荣三矿生产系统的持续优化,8月份双鸭山矿业公司矿井商品煤(含入洗)热值完成4315大卡,同比提高255大卡,“含金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