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业公司东山矿 科技筑根基 创新启新程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5-09-25
【字体:

科技创新是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内生动力的关键密钥。近年来,鸡西矿业公司东山矿始终将“科技兴矿、人才强矿”战略贯穿安全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队伍等有效举措,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安全生产的“防护网”、提质增效的“增长极”。截至目前,该矿累计完成科技成果78项,其中44项获科技成果奖,创效成果显著,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纲举目张,构建科创体系

为助力矿井高质量发展,该矿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技术评比三方面发力,不断夯实技术管理根基,为创新发展与生产优化提供坚实保障。

他们确立了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1+N”管理架构,进一步规范了总工程师及相关副总工程师的技术职责,同时进一步对生产技术部、通风管理科、机运管理科、地质测量科等专业科室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细化,明确了“采煤技术抓效率、掘进技术保衔接、通风技术防风险、机电技术强保障、地测防治水技术守底线”的工作思路,形成了“总工程师牵头、副总工程师分管、科室落实、全员参与”的技术管理格局。为确保技术工作规范高效,他们构建了全流程技术管理体系。一方面,明确了技术文件从编制、审核、审查到审批执行的全环节标准及人员职责,确保每一项技术方案都科学可行;另一方面,成立技术监督小组,每月对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工作进行检查,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有效防范技术风险。

此外,他们每月常态化开展技术剖析会与专题会议,针对采煤工艺、设备故障等问题联合攻关,确保问题闭环管理。还建立“技术调研——试点评估——全面推广”机制,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微震监测预警系统等新技术,实现顶板灾害超前预警,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握指成拳,打造科创团队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该矿以“引、育、用、留”四维机制建强科技人才队伍,还借科技总结大会明方向、励人心,打造优质人才队伍,为创新与绿色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在人才引进上,他们每年从黑龙江科技大学定向招聘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毕业生,为科技创新和生产运营带来新的理念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他们推行“师带徒”“帮扶结对”机制,新职工入职即开展2周集中培训,在职职工定期参与内部技术授课与外部研学,并对取得相关证书和资质的职工给予奖励。在人才任用上,他们打破论资排辈,通过民主测评、组织考察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关键岗位,目前35岁以下人才占比50%,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待遇保障上,他们建立“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技术补贴+专项奖励”的薪酬体系,并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对优秀技术人才给予重奖,同时提供“五险一金”、节日福利、体检培训等福利待遇,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不仅如此,他们还每年召开科技工作总结大会,全面梳理年度成果、分析问题、部署计划,并对优秀科技集体、个人及成果进行表彰颁奖,为科技创新加油助力。

步步为营,彰显科创成效

该矿始终将科技创新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5年来,累计投入科技费用5500余万元,重点攻克智能化开采、矿井通风、高效运输等关键环节,实现“投入→研发→转化→创效”的良性循环,为矿井高效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2020年年末,采区7# 下左一工作面受限于传统生产模式,在效率、安全与人力成本方面均面临较大压力。为解决难题,他们联合设备厂家,率先安装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有效破解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难题;通过采机监控与液压支架视频随采机自动切换的“可视化远程干预”模式,不仅实现了地面调度与井下集控室的实时联动,还大幅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与管理效率。与此同时,工作面用工也由110人精简至55人,单产水平跃升至10万吨/月,达到了产量翻倍的效果,创薄煤层综采单产新纪录。

随着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他们锚定“降成增效”工作,让科技之光在矿井各环节发挥作用。2020年9月,他们通过对井下变电所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施工改造,不仅减少操作人员20人,还实现了智能化无人值守,年均创效达120万元。2022年10月,他们在南部入风立井五采里轨道运输石门,通过施工2160米五采里总排风道工程,不仅使通风网路长度减少1700米、阻力降低30Pa,还让采掘工作面温度下降2℃-3℃,风量增加1000m3/min,年均创效达75万元。2024年5月,他们在西采区通过施工改造巷与地面废弃1号立眼联通,并将主管路更换为426mm管路,不仅使抽采流量从原有100m3/min提升至170m3/min,还大幅增强了抽采效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10月,他们在三水平石门通过施工880米改造皮带道,不仅使新皮带运输系统将四台皮带机减至两台,还让运输距离缩短200米,年均创效达193万元,实现了“安全与效益双赢”。

如今,科技创新已融入该矿发展血脉,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高效运转,智慧通风系统实时护航,创新团队持续攻关,科技人才竞相成长。未来,他们将紧扣安全生产与绿色发展目标,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相结合,让科技创新的“东风”,扬起高质量发展的“劲帆”,为矿井转型发展贡献“东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