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里矿区,设备运转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煤矿生产平稳运行、秩序井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健康在岗”的设备支撑。当前,煤炭行业仍面临市场下行压力,如何确保设备可靠运转、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设备、严格控制闲置、降低成本,成为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高效生产、提升效益的重要课题。今年以来,公司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设备精益管理措施,为应对行业挑战、实现企业稳健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规范全周期管理,夯实高效运行基础
设备管理,制度是关键。公司从管理源头出发,系统构建覆盖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报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在采购环节,明确要求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行多部门联合评审,确保设备投入科学、经济。在使用过程中,全面推行“设备到人、责任到岗”,为每台关键设备设置管理牌,标注责任人员及联系方式,实现管理无死角。
该公司设备管理中心修订并印发了《设备管理中心合规管理制度汇编》《双矿公司设备管理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环节管理标准与责任分工,确保设备管理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人负责。各生产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机电设备专项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岗位包机制、设备点检制和区域负责制,明确各级职责,系统构建全周期管理机制,有效推动岗位规范操作和现场动态达标。
该公司东荣二矿机运管理科的韩忠泉表示:“以前往往是设备坏了才修,现在我们每天巡查温度、油压,故障隐患一出现就及时处理。”该公司东保卫矿机电区党支部书记介绍:“每名党员都认领设备完好率、故障率、隐患率等指标,实行班检、日检、周检、月检,坚决杜绝设备‘带病’运行,真正做到人人有指标、个个有责任。”
今年以来,公司设备突发故障率显著降低,为持续高产高效提供了坚实保障。
推进技改与自修,实现降本增效
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公司全面强化内修能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设备管理中心每月在各矿组织召开检修维保推进会,通过典型引路、比学赶超等方式,建立并落实“自修+激励”机制,推动各矿机电厂开展自修业务。同时,印发《各矿机电厂自修奖励方案》,严格控制大中型设备维保周期在7-60个工作日,检修过程中坚持“能修则修、该换则换”,加强部件更换管理,坚决杜绝浪费。
该公司东荣三矿机运科科长李建说:“我们始终坚持强思想、严管理、标准化作业,每月矿领导带队开展井下全覆盖检查,秉持‘能自修不外委、能自制不采购’原则,全力保障设备完好率和开机率。”
该公司设备管理中心安排专人对维修质量进行跟踪督查,深入现场逐台拆检验收、建立档案,确保出厂设备在质保期内“零事故”,并对完成自修任务的单位及时奖励,有效调动了职工积极性。1-8月,各矿机电厂自修设备计划2535台(套),实际完成2319台(套),计划兑现率达91%,并及时完成计划外维修984台(套)。
公司还紧密结合生产准备需求,主动协调设备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和配件保障,按月向维修单位下达生产任务,全程跟踪维修进度与出厂质量。7月,面对设备调剂频繁、维修时间紧、配件短缺和人手不足等多重困难,设备管理中心组织党员服务队深入东保卫矿一线,协助完成130架液压支架紧急装配;协调东荣二矿提供场地完成55架液压支架准备工作;并派专人跟进新安煤矿采煤机摇臂及105架液压支架的大修任务,全力保障了生产接续的设备需求。
强化调剂与考核,提升资产运营效能
摸清家底,才能精准调控。今年以来,公司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的清仓利库工作,累计深入生产矿井,对133处采掘作业点、287个固定硐室及系统、105个地面厂队进行全面清查,共清点设备30182台,精准掌握设备资产状况。在清仓利库的基础上,加强井上备用和闲置设备的平衡调剂,建立闲置设备明细台账,依托“坚果云”平台搭建公司内部设备资源共享与调剂系统,优化流程、打破矿间壁垒,全力推动设备高效流转。1-8月,为各生产单位调剂设备1273台(套),设备原值24564万元,净值9256万元,实现了对闲置设备的科学管控和有效盘活。
目前,在公司各生产现场,设备运行高效、闲置资产得到及时盘活、突发故障明显减少,综合设备开机率显著提高,充分体现出设备管理“五大举措”的系统成效。设备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设备是生产的‘筋骨’,只有让每一台设备都‘健康上岗’,公司才能扛稳生产重任、实现降本增效。”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推进设备管理智能化升级,推动设备管理从“被动维护”向“主动预防”转变,让设备管理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