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矿 党建引领铸优势 班组蝶变焕新颜

来源:黑龙江龙煤矿业控股集团
发布时间:2025-10-25
【字体:

在鸡西矿业公司杏花矿,一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班组建设正在悄然改变传统生产模式。这场“变革”,不靠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源于一个个班前会的掌声、一次次轮岗实践的锤炼、一堂堂“人人都是培训师”的课堂。他们通过“党小组+班组”深度融合,不仅培育出安全高效的作业团队,更涌现出一批敢担当、重实践、善创新的党员骨干。

走进该矿135采煤队的班前会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不同于以往“领导讲、职工听”的单向传达,如今的班前会多了一个特别环节——“三分钟闪光时刻”。每周,安全委员关小明都会捧着笔记本,记录下工友之间那些值得“点赞”的瞬间。“上周采煤工王强发现皮带机隐患,这种责任心值得大家学习!”一句实事求是的肯定,换来阵阵掌声。这不仅是表扬,更是一种正向激励的文化在悄然生长。

“夸自己增强自信,夸同事促进团结,夸团队凝聚士气。”135采煤队党支部书记李宗泽道出了这一创新举措的深意。如今,在该矿的各个基层班组,“夸自己、夸同事、夸团队”已成为班前会的“标配”。抱怨少了,分享多了;推诿少了,担当多了。安全经验在交流中传递,团队凝聚力在掌声中升华。小小的“闪光时刻”,点亮的是人心,点燃的是责任。

“变革”不止于氛围的营造,更深入到管理模式的重构。在135采煤队,大学生技术员景世佳有了一个新身份:轮值班组长。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岗位轮换,而是一项颠覆传统的创新机制,党员骨干轮流担任“临时班长”,全面参与生产组织、现场指挥与安全管理。换位思考,全员参与,让每一名职工都从“执行者”转变为“管理者”。

“以前只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现在要统筹全班生产任务,压力大了,成长也快了。”采煤工景世佳表示。这种人人参与管理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职工的全局意识,更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出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敢担当的复合型队伍。党建与生产,不再是“两张皮”,而是真正实现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在该矿机电科,另一场“技能革命”正热火朝天地展开。“人人都是培训师”活动,让技术传承不再局限于课堂讲义。老技工梁师傅的“听声辨障法”,凭借多年经验,仅凭设备运转声音就能精准判断故障位置;技术新星小邵总结的“快速检修三步法”,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这些“土办法”“真功夫”被搬上“技能擂台”,成为班组培训的经典案例,口口相传,薪火相承。

在机加车间,委培生王旭和白杨的成长尤为喜人。两人刚转正为车工,便主动与“技术大拿”结成师徒对子。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白杨不仅业务能力迅速提升,接近初级工水平,更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组长教我处理突发故障时说,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白杨说,“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现在遇到急难任务,我总会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预备党员,必须顶得上、扛得住。”

这是该矿“党员四担计划”的生动写照——担党建任务、担急难任务、担技能教练、担微课堂讲师。党员不仅要在组织生活中发挥带头作用,更要在安全生产、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冲在前、作表率。今年,他们设立“金点子奖”“创新达人榜”,已收集合理化建议62条,5项技术革新成果被推广应用,其中由党员牵头完成的占比高达100%。党建引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

“党小组+班组”深度融合,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引擎。党小组长深入一线,与职工谈心交流;主题党日活动搬进作业现场,让组织生活“接地气、有温度”;轮值班组长机制让党员骨干在实战中锤炼本领;“技能擂台”和“微课堂”则搭建起成长平台,让“传帮带”焕发新活力。党建与班组建设双向赋能,形成了“1+1>2”的聚合效应。如今的该矿,班组不再是简单的生产单元,而是集安全管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战斗堡垒”。党员骨干如星火燎原,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职工群众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水平、团队凝聚力和创新活力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