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个样来——四代矿工扎根矿山的感人故事

来源:国企网
发布时间:2025-11-08
【字体:

在祖国能源产业建设的大军中,有这样一群采矿工人,为了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为了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奉献青春,挥洒汗水,世世代代传承和发扬“矿工精神”,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战在千尺井下,采撷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光和热。

龙煤集团双鸭山矿业公司集贤矿就有这样祖孙四代,70多年坚守矿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干出样来,感恩企业”的铮铮誓言,书写四代人与矿山建设的动人故事。

不忘来时路

第一代矿工冯增珂是山东人,1953年来到双鸭山岭西矿当了一名矿工。自此,他和他的后三代同煤矿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了矿工有了稳定的收入,让一大家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由于工作突出,冯增珂1955年成为岭西矿六井掘进队队长,1956年入党。1968年,他率建井队来到集贤矿,响应双鸭山矿务局“自我设计、自我投资、自我建设”的号召,成为集贤矿第一批“拓荒”者。作为建井队长,遇到技术难题,他带领技术人员经常连续几夜不眠不休,为了抢抓工期,他数月坚守在一线,身先士卒,为集贤矿投产立下汗马功劳,被评为“集贤矿建井英模”称号。集贤矿投产后,有一个如雷贯耳的队组——“红火箭”掘进队,就是在冯增珂的带领下,创造了享誉全国的佳绩。

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岁月里,正是像冯增珂这样的拓荒者们用青春和汗水,抱着“宁愿汗水漂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退休了,冯增珂还放不下煤矿,几乎天天到矿里转一转,下不了床,还关心矿里生产的事。

回忆父亲的一生,第二代矿工冯钦水很感动地说:“他心里时时想的都是煤矿生产,为集贤矿操了一辈子心,他不仅干出了样,更给我们打了样,是我们的榜样”。

踏上坚守路

儿时的冯钦水,看到父亲经常不着家,回到家累得像一滩泥,家务都由母亲一人打理,很辛苦。他就暗暗立志,长大了要离开煤矿,帮母亲好好照顾这个家。1969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到绥化八一厂上班,如愿以偿地离开了煤矿。放假回家时,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冯增珂见到自己的第一句话竟是让他到矿里上班。

至今,冯钦水还清晰地记得父亲说的话,“没有煤矿,哪有咱家的幸福生活,这是党的恩情。现在矿上就缺你这样懂机电的人才,是你报党恩的时候了,什么也别说,马上回去办调转关系”。

就这样,冯钦水回到集贤矿上班,踏上了坚守之路。

集贤矿第一台综采设备就是冯钦水负责安装的。他是学机电的,对综采设备很陌生。作为第一批派到厂家学习的一员,为了弄懂采煤设备原理,了解设备构造,他每天学习之余,就是蹲在设备加工和组装车间里。当综采设备安装时,他就像活电脑一样,快速说出部件需要安装的位置,厂家技术人员都钦佩不已。

一年后的一天凌晨,综采设备坏了,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正值生产关键时刻,厂家来人至少需要一周时间,犯难的矿领导突然想到了冯钦水。接到电话后,他二话不说,起身骑车赶往矿里下井,在了解查看设备情况后,他爬上采煤机开始维修,不到两个小时就修好了。矿领导看着综采设备又运转起来了,乐得合不拢嘴,都忘记是早晨了,一个劲地拉着冯钦水要请他喝酒。矿工们也都十分开心地说:“有钦水,咱们不愁了”。

冯钦水维修过的设备,没有影响生产的,不是因为技术高超,是靠他勤走、勤问、勤维护换来的。他数十年如一日,没事就向设备使用人员了解设备使用情况、查看设备状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

第三代矿工冯承歆说:“我爸退休了,也闲不住,经常到矿里指导维修设备”。

冯钦水经常下井,不仅了解设备状况,还了解生产中的难题,遇到机电方面的问题就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他研制的煤机液压闸门、满仓信号两项技改革新,时至今日还在使用,他也因此获得了双鸭山矿务局技改能手称号。

奔跑传承路

“爷爷和父亲身上那种对矿山的热爱,对工作的付出,深深地感染了我”。冯承歆说,“爷爷在病床上,还经常告诫我们,煤矿养育了我们,不能忘恩,要干出个样来回报煤矿。”

在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第三代矿工冯承歆主动报考双鸭山矿务局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集贤矿下井当矿工。

当采煤工的时候,由于工作积极、努力,1998年他被提拔为采煤区团委书记。为此,父亲冯钦水还找过矿领导,他说:“咱矿工的孩子就要下井,希望领导能让冯承歆到井下工作”。矿领导说:“承歆是个好苗子,不是不让他下井,是让他带动更多的人好好干,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考验。”

冯承歆经常身先士卒,组织采区青年到井下劳动。经过几年的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矿领导的肯定。2009年,他被调到矿掘进313段(前身是“红火箭”队)任党支部书记。得知这一消息后,父亲冯钦水同冯承歆有一次深谈,对冯承歆以后工作促动很大。

冯承歆回忆起父亲当时的话,犹在耳边。父亲说:“书记是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定要走到职工中去,同职工打成一片,为职工想事做事,以身作则做清正人、廉洁人。你是学采煤的,要多向老矿工请教,多学习专业知识,既精通业务,又能团结职工,这样才是合格的支部书记”。

由于精通业务,在职工中又有威信,2009年,冯承歆担任掘进313段段长后,创下了全岩炮掘连续化作业月进100米、全年1200米的战绩,让这个曾享誉全国的“红火箭”队名声再次叫响。后来,他主动请战到最落后的掘进队任队长,经过他的打磨,三个月后,该队一跃成为集贤矿最好的队。他获得过龙煤双鸭山公司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先进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

采访中,冯承歆的妻子拿出一个小本,冯承歆看到就乐了:“这是我儿子小宇5岁的时候,段里打会战,你记的回家时间表”。冯承歆妻子看着他补充说:“家到矿就一百多米道,一个月你就回了四次家”。妻子流露出来的怜惜和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深感动容。

走好未来路

时光如逝,转眼来到2021年,第四代矿工冯克宇从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面临就业问题。在亲属的帮助下,他在上海找到了年薪10万元的国企工作,即将上班时,却被父亲冯承歆每天十几个电话,硬生生地给叫了回来。

怕儿子打退堂鼓,在儿子刚到家全家人吃第一顿团圆饭时,冯承歆竟让儿子冯克宇先填招工表。

冯克宇说:“当时,我对父亲的决定很是反感,我在上海找到不错的工作了,能在上海扎根了,却非让我当第四代矿工。在煤矿入职前培训时,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视频,我深深地了解了煤矿发展前景、公司智能化建设的未来,我看到了企业的希望,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决定扎根矿山,干出样来”。

当问到父亲冯承歆为什么硬生生地让儿子到煤矿工作时,他说,别人认为煤矿工作脏累不体面,那是他们对国有煤矿不了解。如今煤矿采用智能化生产、标准化建设,井下工作早就变样了,思想观念也不一样了。而且科技让事故可防可控,只要严格兑规作业,做好自主保安,就不会有危险。再说,作为父亲,我能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往火坑里推吗?

如今,第四代矿工冯克宇已经成为集贤矿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上级领导到集贤矿检查,他都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讲解人、宣讲人。

“我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采矿工程专业,现专攻煤矿智能化、F5G应用、瓦斯安全监测监控等工作,能成为第四代矿工,我很骄傲,我一定会继续努力,立足岗位,像我曾爷爷、爷爷、父亲那样,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一番成绩,干出样来,用青春书写新时代采矿人的荣光。”冯克宇说。

2024年10月26日,在龙煤集团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功勋模范奖章”颁授仪式上,冯家四代矿工被授予感动矿区模范世家称号。